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新闻动态 >> 正文

党建工作

新闻动态

《光明日报》专题报道:“为祖国贡献更多医者力量”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将思政工作融入育人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0-12-11

  12月11日,光明日报以《“为祖国贡献更多医者力量”——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将思政工作融入育人全过程》为题,报道了我院始终坚持将思政工作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出一大批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领军人才。全文如下:

微信图片_20201211105825.jpg

  “为什么学医?为什么要做科研?”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学术规范与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开班第一课,导师叶玲就向刚刚入学的研究生新同学抛出了问题。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人说为了兴趣,有的人说为了毕业,有的人说为了就业……最后,叶玲语重心长地总结说:“同学们,因为国家和人民需要你们!”

  “这堂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当代华西口腔人,我们肩负着口腔医学发展的重任,只有将我们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融合起来,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2020级博士研究生孙一民听课之后有了更加强烈的使命感。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07年的成都仁济牙科诊所,是中国第一个口腔专科医院,被誉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和摇篮。作为我国口腔医学的领头羊,学院始终坚持将思政工作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始终坚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出了一大批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领军人才。

言传身教,树立正确的医学观

  2017级本科生王海溦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学院党委书记谭静以“爱医学立宏志,识规矩修身心”为题讲的开学第一课。

  在那堂课上,谭静为同学们放了一段视频,讲述一位技术精湛但忽视人文关怀的医生患喉癌后,作为患者对医患关系的体会以及自己医学观的改变。放完视频,谭静告诫同学们:“只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才能理解求医者那些看似挑剔、找麻烦,实则真切的需求,所以只有感同身受,体会病患的痛苦和软弱,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这是上大学以来,我印象最深的思想政治课。”王海溦说,这堂课上,谭静用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塑造自我、学会自律自立“四个学会”,告诉同学们如何展开大学生活,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医学观。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每一堂课,都既是专业课,也是思政课。老师们不仅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融入专业教学之中,还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课堂上的每一个人。

  多年以前,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李晓菁刚入职任教时,与老教师易新竹做搭档。作为年轻教师,她希望能帮易新竹分担一些工作,就提前10分钟到教室,发现易新竹已经准备好挂图、课件、教学模具等资料。第二次,她提前了15分钟,易新竹还是已经准备好所有资料。第三次,她提前20分钟到教室,这次终于和易新竹同时到达了教室。“易老师这份对三尺讲台的热爱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李晓菁说。

  王海溦说:“医生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天职,当患者、社会、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要义不容辞毫无保留地奉献我们的技术、爱心甚至是我们的生命。只有为患者想得更多、做得更多,我们才能从身体到精神上去治疗他们的疾病,只有为社会、国家想得更多,才可能真正为祖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出更多的医者力量。”

知行合一,为抗疫贡献青春力量

  在2020级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医学导论》课堂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基础系副主任赵行经常用实践中的热门问题,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新冠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ACE2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上怎么表达?新冠肺炎患者在口腔里有什么症状?……一个个最前沿的话题,让同学们大呼解渴。

  “口腔作为呼吸道的门户,有着特殊的屏障作用。”听完这堂课,很多同学表示,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不断创新,思考并探索口腔医学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理念。

  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同学们虽不能奔赴前线,但通过线下和线上各种渠道,用专业知识和青春力量加入战疫队伍,用行动诠释赤诚的家国情怀、医者担当。

  在线下,同学们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参与张贴公告、上门排查、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通过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增添了一份保障。他们还同时调研疫情对口腔行业的影响以及口腔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线上,同学们通过“纸短情长”纸艺大赛、“抗疫进行时”微信推送制作、口罩创意设计比赛、抗疫漫画创作等活动,从口腔医学专业的角度出发,向公众科普有关口腔问题、口腔诊疗注意事项以及疫情期间的防护知识,为控制疫情传播,增强必胜信心作出了贡献。

学以致用,积极投身健康扶贫

  近年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依托强大的专业实力,在四川阿坝、甘孜、凉山等少数民族自治州,从零开始帮助数十个市县建立起专业口腔医院或科室。学院不仅提供先进的硬件设备,还每年定期派出学院师生上门开展培训,深入村寨、学校等地开展义诊和宣教活动,帮助当地群众就近接受高水平的专业牙科服务。

  前不久,学院再次派出义诊医疗小分队,先后走访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藏文中学、康定市新都桥镇小学、康定市寄宿制学校、康定民族中学等多所学校,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上,为2000多名儿童进行了免费的口腔检查,普及爱牙护牙健康知识,并收集了龋齿、牙周病、错牙合畸形等数据。

  义诊医疗小分队负责人表示,活动搜集到的数据,为今后更好地服务高海拔地区群众口腔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让参与义诊的师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学以致用,服务群众,一直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光荣传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院老师就坚持暑假“三下乡”。缺乏医疗器械,他们就开动脑筋就地取材,用自行车车轮产生的动力治疗牙疾。在炎热的夏季,没有降温设备,老师就背上一大块冰来降温,保证能够专心看病。

  如今,这样的光荣传统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被进一步发扬光大。自2016年起,学院通过派出专家驻诊、派驻工作队到村开展工作等形式,助力定点帮扶的南充市嘉陵区健康扶贫、精准扶贫。

  今年9月24日,在“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周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义诊队伍赴嘉陵区开展口腔健康宣教进校园活动。在互动中,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当孩子们拿到学院赠送的儿童牙膏牙刷套装和《熊猫牙医》健康科普绘本后,都十分开心,大家都说一定要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牙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以祖国兴盛为己任,用专业所长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孙一民表示,自己正努力在临床和科研两方面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回答“为什么学医”“为什么要做科研”的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