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华西故事

专题专栏

华西故事

华西坝传奇十四:荷兰奶牛入四川

 

    1919年,华西协合大学生物学丁克森教授从荷兰引进了六头荷斯坦奶牛,产奶专供在华西执教的教师和他们的孩子们。荷兰奶牛体型高大、结构匀称、毛色为明显的黑白花片,产奶量高,风土驯化能力极强。受华西坝洋人喝牛奶的影响,成都市民也开始尝试喝牛奶。四川本地的黄牛系用于耕田或拉车,产奶量很低,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饮用需己求。1925年,丁克森教授采用荷兰纯种公牛与本地母黄牛交配,培育产奶量高的奶牛,大获成功,第3代母牛的产奶量大大提高,其中编号为21的奶牛产奶量更是原来黄牛的11倍。自此,不少本地饲养奶牛的经营户纷纷前来配种,极大提高了成都奶牛的品质,促进了四川畜牧业的大发展。1935年,宋美龄女士撰文予以了极高的评价。华西协合大学的教职员在改良人民生活方面很有可贵的贡献。他们改良营养品,推广牛乳的食用,介绍调剂食用菜蔬的新方法。

    此外,荷兰奶牛在华西坝留下了一道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别样风景。位于校园中部的竹林院一带,时常能听到华西协合大学音乐系的师生在琴房中余音绕梁,三日不散,而草坪上农艺系饲养的奶牛们却怡然自乐,无动于衷。广大师生甚觉有趣,遂将其列入华西胜景之一,即“对牛弹琴”。

   

 
Baidu